PDF圖層
圖層讓您可獨立出PDF頁面中不同的元素,幫助您處理多圖層的建築計畫文件。在Right PDF Editor中您不僅可以使用預設與初始狀態來控制圖層顯示方式,也可以重新命名、合併及扁平化圖層,並且變更圖層的內容。
匯入圖層
您可以將圖層從PDF或影像檔案匯入至另一個PDF中。Right PDF支援下列的影像格式:BMP、GIF、SHP、JPEG、JPEG 2000、PCX、PNG和TIFF。
-
開啟PDF檔案並選擇文件>組合>
圖層。
-
在「圖層」面板,按一下選項
並選擇匯入為圖層…。
-
在匯入為圖層對話方塊中,按一下瀏覽並指定要匯入的檔案。若來源檔案是多頁文件,請在頁碼欄位用上或下箭頭
或輸入數值以設定您要匯入頁面的頁碼。
-
在匯入選項區,選擇下列匯入選項之一:
-
-
建立圖層:從來源檔案建立單一、獨立的圖層。按一下並輸入新圖層名稱。
-
新增到群組:將已匯入的圖層加到現有的圖層群組。按一下下拉式箭頭並指定圖層群組。只有當目標PDF文件包含一個或多個現有的圖層群組並且「建立圖層」為勾選狀態時,才可勾選本功能。
-
新增至現有的圖層:指定一個現有的圖層以將來源文件的圖層内容新增至目標文件。匯入的內容與目標文件中的圖層會擁有相同的圖層內容。此選項只在目標文件已含有圖層時才可使用。
-
從原始檔案複製圖層:從來源文件匯入圖層至目標文件。此選項只在來源文件已含有圖層時才可使用。
-
在位置區,依照需求調整縮放、位置與旋轉等設定。
-
在外觀區,設定新圖層的不透明度以及將圖層放置於頁面之前或之後。
-
在預覽區,若目標檔案為多頁文件,則指定目標頁碼。
-
按一下確定。
注意:一旦確定匯入為圖層,將無法刪除或取代,所以匯入前請務必再三確認。
顯示或隱藏圖層
您可在圖層面板中控制顯示或隱藏各個圖層相關的內容。有些圖層可能是在父圖層之下的子圖層嵌套群組。每個圖層名稱右邊的鎖定圖示就像一個開關,可用來鎖定或開啟圖層,請注意,您不能變更鎖定圖層的可見性。另一方面,在每個圖層名稱旁邊的眼睛圖示指示圖層的可見性。若出現眼睛圖示則表示圖層為可見,若未出現則為隱藏。

A.眼睛圖示指示顯示的圖層。B.鎖定的圖層。C.隱藏的圖層。
-
開啟PDF檔案並選擇文件>組合>圖層
。
-
若要隱藏或顯示圖層:
-
按一下選項鈕
並從選單中選擇以下選項之一:
-
-
為所有頁面列出圖層:顯示文件中所有頁面的圖層。
-
為可見頁面列出圖層:僅顯示目前可見頁面中的圖層。
-
重設為初始可見性:依照圖層內容對話方塊中預設狀態的設定,將圖層恢復到預設的狀態。
-
套用列印覆寫:依據圖層內容對話方塊中的列印設定來顯示圖層(列印如果可見、從不、總是)。
-
套用匯出覆寫:依據圖層內容對話方塊中的匯出設定來顯示圖層(匯出如果可見、從不、總是)。
-
套用圖層覆寫:顯示所有圖層。即使未列在圖層面板中或在父圖層下的圖層群組,也一併顯示。在這個命令被取消勾選之前,您無法使用眼睛圖示控制圖層的可見性。若要使變更的「圖層內容」設定生效,您可在選單中選擇重設為初始可見性,或者儲存檔案後再重新開啟。詳見編輯圖層內容。
-
全部展開或全部折疊:展開或折疊圖層樹。
編輯圖層內容
您可使用「圖層內容」重新命名圖層或調整不同的設定,例如:「預設狀態」以及設定「可見」、「列印」和「匯出」的初始狀態。
-
在「圖層」面板,依照下列任一步驟開啟圖層內容對話方塊:
-
-
選擇一個圖層並按一下它右邊的顯示內容圖示
。
-
按一下選項鈕
並選擇圖層內容…。
-
在圖層內容對話方塊中,您可編輯圖層的名稱或下列各項內容。下方對話框中顯示文件創建者與指定的圖層的其他屬性。完成後請按一下確定。
注意:必須在偏好設定中,一般>其他>開啟設定勾選「允許採用使用者資訊設定圖層狀態」選項,圖層內容對話方塊中的設定才能生效。如未勾選該選項,圖層內容對話方塊中除了圖層名稱以及預設狀態以外的其他選項設置將無法生效。
合併或扁平化圖層
您可使用「合併圖層」合併數個圖層。被合併的圖層會獲取併入圖層的圖層內容。另外,扁平化圖層讓您將所有圖層併入文件,並隱藏任何不可見的內容。請注意:一旦完成合併或扁平化即無法復原。
合併圖層
-
開啟含有圖層的PDF檔案並選擇文件>組合>圖層
。
-
在「圖層」面板,按一下選項鈕
並選擇合併圖層…。
-
在要合併的圖層窗格中,選擇一或多個要合併的圖層。在將目標圖層合併到窗格中,為所選擇的圖層選擇將併入的目標圖層,然後按一下確定。選擇的圖層會與目標圖層合併並不再出現在「圖層」面板中。
扁平化圖層
-
開啟含有圖層的PDF檔案並選擇文件>組合>圖層
。
-
在「圖層」面板,按一下選項鈕
並選擇扁平化圖層。
-
按一下確定。所有的圖層都併入到此文件。

合併圖層對話方塊(左)。第五圖層被合併入第四圖層(右)。

第四圖層的可見狀態為關閉(左)。所有圖層合併至文件中,不可見的內容被隱藏(右)。